鄱陽湖中部湖區處于重度枯水狀態
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《全國水文信息網》和江西省水利廳《江西水文信息網》公開發布的數據,鄱陽湖中部湖區的都昌水位站2025年8月30日8時水位10.49m(凍結基面,下同),比該站枯水標準水位偏低2.01m,表明鄱陽湖中部湖區進入重度枯水狀態(比枯水標準水位偏低1m以下為輕度枯水,比枯水標準水位偏低1m以上、2m以下為中度枯水,比枯水標準水位偏低2m以上、3m以下為重度枯水,比枯水標準水位偏低3m以上、4m以下為嚴重枯水,比枯水標準水位偏低4m以上、5m以下為極度枯水,比枯水標準水位偏低5m以上為極端枯水)。
正常年份都昌水位站出現重度枯水的時間為12月7日,今年比正常年份偏早100天;排近74年來第二位,比排第一位的2022年偏晚18天,比排第三位的2011年偏早15天。
都昌水位站水位今年8月5日進入枯水狀態,之后曾在8月13~14日和8月17~18日出現暫時上漲,8月7~13日水位下降速度逐日下降,8月12~26日水位下降速度較慢(0.1m/d以下),系水利工程人為調節所致,主要是柘林水庫等入湖河流控制性工程加大放水(發電)流量,如柘林水庫8月18日8時入庫流量57m3/s,出庫流量267m3/s;8月19日8時入庫流量34.5m3/s,出庫流量391m3/s;8月27日8時入庫流量26.0m3/s,出庫流量468m3/s;8月28日8時入庫流量16.0m3/s,出庫流量420m3/s;8月29日8時入庫流量36.0m3/s,出庫流量383m3/s;8月30日8時入庫流量30.0m3/s,出庫流量372m3/s;柘林水庫8月1~30日共下泄水量7.1億m3,有效抑制了鄱陽湖水位快速下降。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(如8月12~19日出庫流量平均每天加大300~400m3/s,8月29日8時入庫流量,16800m3/s,出庫流量17400m3/s),抬高長江中下游水位(九江水位站水位從12.27m升高到12.39m),對于抑制鄱陽湖水位快速下降也發揮了一定作用。
2025年8月30日水位比同期平均水位偏低5.23m,較同期最低水位(出現在2022年)偏高1.65m,比去年同期水位偏低4.57m;比本世紀秋冬季干旱枯水比較嚴重的2023年、2011年、2006年、2003年同期水位分別偏低2.61m、2.41m、0.95m和4.10m。
為了解都昌水位站近期枯水性質及其前后變化特征,對該站歷年來8月20日(取整10日期或旬最后一天)和8月31日水位變化進行統計分析。都昌水位站今年8月20日水位為有連續水位記錄的74年以來同期水位的倒數第二位,比倒數第一位的2022年只偏高0.08m(2022年8月20日水位9.59m,屬于極端偏低狀態);都昌水位站今年8月31日水位(根據近三天退水速度估計的水位)也是有連續水位記錄的74年以來同期水位的倒數第二位,比倒數第一位的2022年只偏高0.78m(2022年8月31日水位9.68m,屬于極端偏低狀態)。
近74年來(1952~2025年)都昌水位站8月20日水位整體呈顯著下降趨勢(平均下降速率為0.0174m/a),具體變化特征為:上世紀70年代以前總體呈下降趨勢,上世紀70年代以后到上世紀末為持續上升態勢,進入本世紀后呈下降趨勢,本世紀后10年代后下降速度明顯加快。2025年8月20日水位排1952~2025年倒數第二位(比倒數第一位的2022年同期水位偏高1.68m),出現在同期的頻率(8月20日出現≤11.27m水位的概率)約為38年一遇。
都昌水位站8月31日水位在近74年來(1952~2025年,2025年8月31日水位是根據近三天退水速度估計的預測水位)的變化與8月20日水位的多年變化趨勢相近,整體呈顯著下降趨勢(平均下降速率為0.0244m/a),具體變化特征為:上世紀70年代以前總體呈下降趨勢,上世紀70年代以后到上世紀末為持續上升態勢,進入本世紀后呈下降趨勢,本世紀后10年代后下降速度明顯加快。2025年8月31日水位出現在同期的頻率(8月31日出現≤10.46m水位的概率)約為38年一遇。
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《2025年9月氣候趨勢預測》(氣候預測公報2025年第55期)、《2025年9月1日至16日氣候趨勢預測》(氣候預測公報2025年第52期)、《2025年9月8日至23日氣候趨勢預測》(氣候預測公報2025年第53期)、《2025年秋季氣候趨勢預測》(氣候預測公報2025年第54期)和江西省氣候中心發布的《江西省2025年9月份短期氣候預測》,預計2025年9月江西省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,其中江西西北部降水偏少超過2成,局部地方偏少5~8成;江西省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,江西大部氣溫偏高1~2℃,江西中北部氣溫偏高1℃以上。贛北氣象、農業干旱將繼續向擴大、加重方向發展。
受鄱陽湖流域降水、入湖河流來水量偏少共同影響,鄱陽湖將再次進入穩定退水階段;由于前期水位嚴重偏低,加上退水速度顯著加快,很容易進入歷年同期最枯狀態(出現歷年同期最低水位),需要密切關注。
此外,在南方尤其是濕潤地區,重防汛輕抗旱思想、行為普遍存在,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洪水不僅嚴重侵害財產,還危及生命,各級黨政機構對防汛抓得特緊。干旱主要危及農作物生長與農業收成,一般不危害生命,且來得慢去得快,特別是一直以來抗旱責任追究比防汎責任追究松許多,幾乎不影響烏紗帽分量,所以抗旱緊迫感比防汛差很多很多。政府有關部門進入抗旱應急響應沒有進入防汛應急響應那么及時,例如2025年8月30日鄱陽湖區南部(南昌及其以南大范圍)氣象干旱已經達到重度干旱等級,局部農業干旱也達到中度干旱等級,遺憾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均未啟動抗旱應急響應。各類技術支持部門對抗旱的支持力度也比防汛小很多,例如對氣象干旱、江河枯水預測、預警比對暴雨、洪水的預測、預警少很多很多。特別在技術嚴謹性方面,差很多很多!盼望國家有關機構、部門切實加強干旱、枯水監測、預測、預警工作,尤其是要加密預測預警頻次、提高預測預警精度,為進一步提高抗旱效益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支持(支撐)。
鄱陽湖枯水加劇是鐵的事實,但鄱陽湖枯水防御并未得到真正重視,尤其是非工程防御措施,做得很不夠好。首先,對鄱陽湖枯水的定義不夠科學合理,缺乏必要的實地調查研究,例如湖灘出露與水位的關系,取水口位置與湖灘、水槽的關系等。二是枯水預警體系不太合理,例如枯水預警水位標準定得很低。本人從事鄱陽湖枯水連續性研究二十多年,做過超量調查分析,認為以位于鄱陽湖中部的都昌水位站12.5米(凍結基面)定義鄱陽湖枯水比較合理、實用,達到此水位或以下發布鄱陽湖枯水藍色預警,都昌水位站水位達到11.0米、9.50米8.00米或以下分別發布枯水黃色、橙色、紅色預警,合理制訂相應的枯水防御措拖(建議),對于鄱陽湖枯水防御至關重要!
鄱陽湖一滴水
二〇二五年八月三十日
| 我也說兩句 |
| 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